造型控
^
特大暴雨为什么成灾 暴雨成灾的原因是什么

特大暴雨为什么成灾

暴雨本身是一种自然现象,但也是我国最主要的灾害性天气之一。也就是说,暴雨具有潜在的破坏力和危险性。如果一场暴雨没有直接造成生命伤亡和社会财产损失,就不是暴雨灾害。暴雨是否造成灾害,有几方面的因素,除取决于降雨强度、持续时间以及发生暴雨的时间等自然因素外,还取决于降雨区的地理环境、社会经济、人口、防灾抗灾能力等社会和人为因素。

暴雨强度、持续时间是最基本的致灾因子。如果50毫米的雨量是均匀分布在24小时内降落的,相当于每小时雨量2毫米,人们就会感觉是比较柔和的细雨。但实际上雨并不是均匀降落的,往往会在很短时间内降下大量的雨。这里讲的暴雨强度,一方面是指24小时(1日)累计雨量的多少。另一方面是指单位时间内的降雨多少,如小时雨量、分钟雨量。

大范围严重的暴雨灾害与持续时间长有极大关系,或者一次暴雨过程持续数天,或者一段时间内接连多次出现暴雨过程。当暴雨发生以后,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。地理环境包括地形、地貌、地理位置和江河分布等。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,最易诱发山洪及滑坡、泥石流等次生灾害。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带一般来说地形有一定坡度,沿河多为阶梯台地,排水条件较好,洪水浸淹范围有限,不致于造成重大灾害。然而,如果遇到高强度、大范围的暴雨,尤其是持续性大暴雨,就容易发生大水淹城的严重灾害。

人为因素对暴雨致灾也会起到直接或间接的作用。对森林植被的破坏,会引发水土流失。森林一方面可以截流降水,另一方面森林土壤渗透率高,蓄水性好。森林被破坏,直接导致水土流失,使河道泥沙淤积,河床抬高,降低河流及其周边地区的调洪、蓄洪能力。围湖造田,影响蓄洪能力。筑堤围湖、围江河造田,会导致江河、湖泊的水域面积减少,河流不畅,蓄洪能力大大下降,一旦大量降水或上游来水汇流入河,就会造成河水暴涨,泛滥成灾。侵占河道或蓄洪区,造成流水不畅。在河滩河道或蓄洪区种植作物甚至修建房屋、道路等,使能够吸纳水分的土地面积不断缩小,建筑物阻碍洪水下泻,就很容易泛滥,造成巨大损失。此外,过量抽取地下水,引起地面沉降,也会加剧洪涝灾害的风险。

暴雨成灾的原因是什么

天气和气候因素是引发暴雨的直接原因。当暴雨发生以后,地理环境成为影响灾害发生的重要因素。地理环境包括地形、地貌、地理位置和江河分布等。我国面积广大,地形复杂,既有高原和大山,也有平原、盆地和丘陵。不同的地形对暴雨形成灾害的影响是不同的。

高原和山地由于其阻挡作用,常常会形成绕流和爬流等,易于引发暴雨。同时,高原和山地在暴雨的作用下,最易诱发滑坡和泥石流等次生灾害。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带一般来说地面坡度较大,沿河多为阶梯台地,排水条件较好,洪水浸淹范围有限,不致造成重大灾害。

然而,如果遇到高强度,大范围的暴雨,尤其是持续性大暴雨,就容易发生大水没城的严重灾害。并且,盆地和山间平川地区工农业都比较发达,人口增长迅速,与水争地的情况日益严重,加重了这些地区的暴雨灾害脆弱性。平原地区由于其地势平坦,面积辽阔,较少发生以冲击性为主的山地灾害,而以漫渍型的涝灾为主。

相关阅读